中国人民大学(深圳) 当前位置:中国人民大学(深圳) > 正文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布达拉宫古籍文献(贝叶经)抢救性保护研究”开题报告会成功举行

  • 浏览次数:42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深圳)

  201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张美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布达拉宫古籍文献(贝叶经)抢救性保护研究》开题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会议室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冯惠玲、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郑堆总干事(研究员)、国家图书馆陈红彦研究馆员、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图书馆吴贵飙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刘越男教授、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图书馆先巴副研究馆员、中央民族大学班班多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田洪副处长及项目组成员30余人参加会议。

  

undefined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刘越男教授主持本次开题报告会议。刘越男教授首先介绍到场领导、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并发表了致辞,祝贺张美芳教授所带领的团队获得这一课题,指出该课题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张美芳教授带领团队通过项目深入研究,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刘院长强调,学院将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课题的不断推进和顺利进行提供服务。

  

undefined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田洪副处长致辞并指出此课题研究意义重大,张美芳教授长期从事文献保护,有丰富的成果积累,建议把握课题研究计划与节奏,做好阶段性成果报送和最终成果的转化工作,按照项目管理规定使用经费,学校科研处将为课题组研究顺利开展提供帮助及服务。

  

undefined


  项目首席专家张美芳教授从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与研究团队等方面向与会专家进行汇报。大项目又分为4个子课题,分别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贝叶经装帧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影响布达拉宫贝叶经保存寿命的主要因素;贝叶经保护与修复核心问题的研究;面向人文研究的贝叶经数字化抢救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每个子课题下又分为4项专题,分别从贝叶经的遗产特性、本体性能、预防性保护、治理姓保护及信息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张美芳教授提出,课题的开展希望能为布达拉宫全面开展贝叶经保护修复奠定基础,为保护与传承珍贵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解决途径,完善古籍保护链条。

  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计划、技术路线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分别从研究内容、难点、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宝贵建议。班班多杰教授指出,现阶段课题可以适度收缩精简,注意时间安排;冯惠玲教授认为本次课题意义重大,研究设计经过充分论证,值得肯定;同时指出样本质量的控制是本次项目顺利完成的重点,要注意应对语言这个难点;吴贵飙研究馆员指出贝叶经的抢救与保护是实践部门长期关注的问题,希望课题能够克服困难,为其他少数民族开展古籍保护提供参考途径;陈红彦研究馆员指出云南地区傣文贝叶经同样面临亟待抢救性保护的问题,研究团队可从这个角度开展对比研究工作。郑堆总干事提出,贝叶经保护应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基础,布达拉宫管理制度严格,如何开展本体调研是项目推进的最大障碍,需要考虑如何解决此问题等。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会议最后,张美芳教授对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对课题研究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她表示,课题组将认真消化和吸收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入思考,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和相关规定,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争取如期、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取得标志性成果。至此,开题报告会圆满结束。


0.252220s